这极易造成信贷资源的浪费,也让那些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或者有潜力、有前景但暂遇困难的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宣锦告诉记者。此外,渤银理财直接投入自有资金3亿元,用于申购公司发行的理财有术系列理财产品。
产品费率扎堆调降12月14日,招银理财发布旗下七只产品的费率下调公告,自12月20日起,将招银理财招赢日日金37号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等多只产品的固定投资管理费由此前的0.2%下调至0%,优惠截止日为2024年1月1日。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65%,相较上半年的4.15%下降了150个基点。综合来看,银行理财市场投资潜力仍然较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和品种也将不断扩大和丰富。同时,近期部分理财子频繁自购旗下产品,释放积极信号。
而且,银行理财产品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适合于稳健型投资者。临近岁末,招银理财、华夏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限时调降旗下产品费率,部分产品的固定投资管理费率下调至0%。其中,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前11个月的保费收入分别约为3987.34亿元、6132.6亿元、7383.78亿元、6146亿元、159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约7.5%、7.3%、4.5%、3.9%、1.9%。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208万辆,同比增长26.0%,环比增长2.4%。平安产险2736.47亿元,同比增长1.4%。农险保费增速承压主要是由于人保财险主动压降效益不佳的商业性农险。从人保财险的非车险业务来看,曾广荣表示,企财险、货运险延续正增态势,意健险、农险、责任险的保费增速有所承压。
一家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整体来看,今年财险公司在承保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小,保费收入增长比较稳健,由于今年车辆出行较多,综合赔付率以及综合成本率较2022年可能出现较明显的上升,上市险企在综合成本率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对于大多数中小财险公司而言,降本、增效、控费的任务仍然艰巨。人保财险取得保费收入4727亿元,同比增长6.8%。
从单月表现来看,11月份,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增速较10月份有所回暖,财产险业务整体继续保持稳定。责任险保费增速承压主要是由于其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平安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人身险业绩正增长确定性较高,同时,预计2024年人身险开门红的新单保费和NBV(新业务价值)皆有望实现增长。展望后市,曾广荣认为,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持续加码或将带动购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车险保费有望延续向好态势。
新车销量支撑保费增长从上市险企的财产险业务来看,前11个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9211.04亿元,同比增长6%。各险企的具体保费收入分化较为明显。数据显示,11月份,人保财险取得保费收入328.93亿元,同比增长1.1%。人保财险公布了具体险种的细分保费收入。
其中,太保产险取得保费收入1747.57 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位居上市险企之首。车险保费自8月份以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非车险增速阶段性承压。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认为,预定利率3.0%的保险产品或将持续成为2024年财富管理市场的主力产品,从而带动客户资产配置从银行存款和理财向保险迁徙。其中,车险保费增速为5.4%,非车险增速为-9.8%。
人身险业务在上市险企业务中占比较高,前11个月,五大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53万亿元,同比增长4.94%。对此,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分析认为,整体来看,上市险企受到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切换、银保报行合一、开门红预收保费受限等因素影响,险企保费阶段性承压,但保险产品储蓄+保障的属性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仍具有吸引力,从竞品来看,近期理财公司密集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银行挂牌利率频现下调。截至12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11个月保费(原保险保费,下同)收入全部出炉。对此,曾广荣分析认为,从车险业务来看,在车市促销力度持续增大的推动下,新车销量实现高速增长,进而支撑车险保费增长。从保险公司经营的层面看,得益于预定利率的下调,保险产品的价值率或将有所提升。综合来看,3.0%预定利率的人身险产品需求仍有望持续释放,上市险企人身险保费表现有望逐步回暖
上述建行工作人员说。业内人士指出,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与市场变化,优化后将北京市普宅占比提高至七成左右,将有更多家庭能够享受住房转让时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多家银行表示,本次调整的是12月15日(含)起新发放的贷款利率下限,不涉及已经放款的存量贷款利率。非城六区首套、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分别调整为4.2%、4.75%。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或致电北京、上海多家银行机构了解到,两地分别出台楼市新政,15日起京沪两地多家银行根据自律机制下调房贷利率下限。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本次政策调整预计对商业银行影响不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一线城市政策持续优化,有望带动相应区域房地产市场复苏稳步推进,引领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出底部区域、企稳回暖。同时,北京地区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下调为30%。多项利好政策出台除银行根据自律机制纷纷下调新发放住房商贷利率下限以外,北京、上海地区还发布了优化普通住房认定标准、下调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延长最长贷款期限等多项利好政策。贷款期限由目前最长25年调整至30年。
房贷利率下调多家银行贷款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12月15日起,对于新发放的住房商贷利率执行新的利率政策下限。在北京某房产中介公司营业门店内,梁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15日上午,银行告知我现在房贷利率可以下调到4.2%了,月供立省700元。二套房利率下限的加点下调的比较多,此前为LPR加105个基点,调完之后,主城区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为LPR加30个基点,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宝山、金山6个行政区的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降至LPR加20个基点,目前是4.4%。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获悉,这些银行也已按照北京地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的政策下限,调整新发放的房贷利率加点。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
北京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首套、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分别调整为LPR加10个基点、LPR+60个基点。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为城六区50%、非城六区40%。此外,新政对贷款期限、首付比例等也作出调整。此次住房优化政策有助于降低购房者资金门槛、减少房贷利息支出、降低住房交易成本。
8月底在顺义区交了新房的定金,销售给了3个月的首付期限,这几天正准备去银行办理贷款面签,就接到了北京实行新政策的通知。根据11月20日发布的最新5年期以上LPR报价4.2%来看,北京地区城六区首套、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分别调整为4.3%、4.8%。
根据上海市发布的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目前,全市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LPR减10个基点,从4.55%调整为4.1%,下调了45个基点。与北京地区同步,上海地区多家银行也纷纷下调房贷利率下限。
调整后,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含)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含)以下,5环内成交价格在85000元/平方米(含)以下、5-6环成交价格在65000元/平方米(含)以下、6环外成交价格在45000元/平方米(含)以下的住房视为普宅。当前商业银行房贷增长趋缓,有些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如果居民住房消费的意愿能力提升,对银行来说能够保持房贷的平稳增长。